找到相关内容88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道教与密教

    结合逐渐走向民间,在寺庙或道观中塑有佛教的神像,也有道教的神祇,这些造像有分龛、同龛、融溶像、混杂像等等各种形式,目前可见最典型的是重庆大足石窟、山西的悬空、平顺的宝崖寺、云南昆明的圆通和甘肃庆阳...

    黄心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2149227.html
  • 中国佛寺建筑的结构与特色

    得意之作。32   在这三种基本布局之外,还有一些颇具特色的实例。如依山临壑的河南汝州风穴寺;悬建在峭壁山腰的山西浑源悬空;具有江南民居式样的江苏苏州柴金庵等,均能反映出中国佛寺灵活多样的布局特点。 ...、遊行处,泛指安置佛像并供僧止住以修行佛道的处所。在《释氏要览》卷上中解释说:  “,华题也。释名曰,嗣也。谓治事者,相嗣续于其内也。”1  此外,佛寺尚有:净住舍、法同舍、出世间舍、金刚净刹、...

    觉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1049335.html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佛教与世学》(2)

    佛教的教义、仪规、文化、古迹等,都能带给人们思想的开展、身心的安定。即使没有佛教信仰的人,也会喜爱这一个清净祥和的地方。   过去有些寺庙道场,建筑都很险峻、奇特,非常有观光的价值,例如:山西悬空,...兴建。在峭壁岩石间,依山面崖,悬空架屋,下承长柱,上建阁楼,崇峙数层,矗立云际,行人仰望如空中楼阁,为建筑上的奇构。   位于甘肃天水东南方四十五公里处,在秦岭的西端,当地人称为麦积崖奇峰。其峰顶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0051958.html
  • 光复前后至今台湾佛寺发展的省思

    智慧。只要师父交代,就没有详细考虑的余地,马上着手设计。何况相信建佛寺是振兴佛法的要事,龙天护法不11是会依古来的传说护佑佛门吗?加上许多古悬空﹚不是都盖在悬崖峭壁上吗?于是佛寺都是这样不必考虑...中央美术学院屠舜耕教授特别提到,初期的佛教建筑在中心大殿前,均建有佛塔,后来逐渐塔寺并重,再后来则寺重于塔,塔就往两侧移,退居次要地位,最后却缩小供于供桌上,改以供佛像的大殿为主体。起因是佛教信仰...

    王武烈建筑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62857061.html
  • 五岳之说起于何时,出自那部典籍

    图文锦、仙府醉月、弈台弄琴、岳顶松风。再加上世界一绝的天下奇观悬空,整个恒山景如诗如画,令游客如身于世外桃源,流连驻足。   中岳嵩山   “嵩高竣极”和“峻极于天”   嵩山属伏牛山脉...开发出来,供朝山信徒游览。於是,五岳又成为中国以山岳自然景观之美而兼具佛、道人文景观之胜的风景名胜区。唐宋以前,五岳大抵是佛、道共尊,、观并存。宋以后,佛教和道教各自依靠政治背景和社会势力彼此展开争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2758994.html
  • 佛教与自然生态(下)

    其山势磅礴,仪态非凡,最著名的是构筑于峡谷悬壁之上的悬空,这座依岩作基,就崖起屋的寺院被称为“天下巨观”。位于黄河与渭河之滨的西岳华山,《山海经》说它:“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,其高五千仞,其广十里。”...佛教与自然生态(下)  三、山河大地皆为佛体  1.山河大地展现的佛体  ?霹雳创始 ?孕育万物 ?丰富文化  2.佛教与山河大地  ?深山古 ?缘起性空 ?万法唯心  四、日月风雷皆为佛用  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4360091.html
  • 终南山麓“唐僧取经路”探访纪实

    居住的又一佳境。入峪约500米,西侧峭崖中部悠然凸出一个平台,面宽不足10米,长不足70米,一面临壁,三面临空,胜似山西悬空的地理位置。台上西侧依山崖“一”字型筑有六个洞穴,洞洞供奉有神像,有玉皇、...侧寺儿坪遗址古代另外有古,名紫阁寺,当地人呼“阁儿寺”,亦为唐宋时期终南山区的著名宝刹,也即南京《建康志》《金陵新志》所言:可政和尚取走玄奘顶骨之处。现在旧遗址上尚存北宋元祐七年所建紫阁寺塔,...

    刘高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55661202.html
  • 古塔的踪影

    埋藏、保存、供奉舍利的方法,不但佛教使用,道教也借用了。按理说,道教并不主张入土埋葬,而是宣扬羽化成仙的。但是,由于明、清时期封建统治者宣扬儒、释、道三教合一,例如浑源悬空中就同时供奉青孔子、...传入我国,并与我国固有的建筑形式和民族文化相结合,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。古印度的“支提”就发展成为我国的石窟,而埋藏和供奉舍利的“堵波”则发展成为各式各样的古塔。从古塔的发展历史和现存的实物来看,不管塔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60092100.html